致全校师生:
为帮助大家缓解地震灾害造成的紧张、恐惧等焦虑情绪,心理中心为大家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希望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心理免疫力”。
我校心理服务热线:
0431-84539106(24小时)
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
0431-89685000(24小时)
国家心理援助热线:
4001619995(24小时)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400-967-8920(6:30-21:30)
清华大学公益心理服务热线:
4000-100-525(10:00-22:00)
同时,心理中心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灾后心理援助的小知识,可供大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灾难会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的破坏性,也会对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您或您的家庭在灾难面前遭遇到了心理上的消极变化,以下内容也许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
震后常见心理反应
1.恐惧和担心,害怕地震会再次袭来、担心自己会崩溃、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等。尤其是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同学,对于地震的发生会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2.悲伤和绝望,为地震的伤亡感到难过、悲痛;感慨人生无常、生命脆弱……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3.无助和内疚,个体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自身和他人缺乏安全感,认为没有人可以帮助到自己;也可能会为自己不能为别人做什么而感到内疚。
震后常见躯体反应
1.睡眠失调,出现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噩梦、易惊醒或嗜睡、不愿与人沟通等情况。
2.饮食失调,表现出不想吃东西或不停吃东西两种极端,也可能体现为胃肠不适、腹泻、便秘等。
3.身体不适,可能出现多汗、胸闷、喘不过气、全身紧绷等不适;或是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身体疼痛等症状。
所有这些反应都属于在非常态下的“急性应激反应”,它是人类在面对突发灾害事件时保护自己的正常反应,通常也是短暂的。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轻,可能过几天(通常不超过一个月)就消失了。所以,请允许自己或他人在一段时期内存在这些反应,不必过分担心。
应该如何帮助自己
虽然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出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这些反应被持续放大或长期存在,便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把情绪说出来,当你感觉焦虑、恐惧的时候,不要隐藏内心的感受,把情绪说出来,试着向家人、朋友倾诉,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的情绪。
2.做感兴趣的事情,在尽可能的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之外,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看小说、做运动、写日记、收拾家务等,通过投入一件具体的事情,增加对生活的确定感,获得内心的平静。
3.进行放松训练,学习一些身心放松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冥想放松、蝴蝶拍、身体着陆技术等。当觉得焦虑、烦躁或者恐惧时,可以反复练习,就会感觉放松不少。
4.积极寻求帮助,当你感觉自己难以摆脱地震带来的负面感受的时候,应该及时向家人、朋友、辅导员老师等求助,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把自己的心理困扰向有能力帮助你的人倾诉,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寻求外界的帮助,不要自己强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