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
发布日期:2006/12/07 作者: 点击数:[]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危机”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与民工讨薪并驾齐驱的又一社会焦点,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报道表明,作弊现象显现四个特点:
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
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害羞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
三是作弊手段不断出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枪手”替考、利用手机传递试题答案等。
四是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他们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散兵游勇,而是一支有组织队伍,形成了联络、接头、见面、谈价、付钱、代考“一条龙”服务。
为了遏制日见猖獗的考试作弊风,各地教育部门煞费苦心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学校专门研制出一种移动通信干扰器,用以干扰破坏考生手机信号;或在考场中安装近200台屏蔽仪,扰乱考生利用通信工具传递考试信息。教育部则专门发布过紧急通知,要求坚决刹住高校考试作弊歪风,对作弊者严肃查处,直至开除学籍。
“天之骄子”如今怎么变得如此让社会不放心?
考试作弊的歪风邪气虽然只是少数大学生所为,但切不可等闲视之。其实,作弊等失信问题说到底是浮躁心态作祟。按理说高等学府的读书条件、学习环境相当优越,大学生应该倍加珍惜。“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句空”,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耐得住寂寞,不受诱惑,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寒窗苦读。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受来自方方面面物质利益、功利主义的干扰和冲击,如今许多大学生患有“浮躁病”,并没有把心思完全用于学习,也不想学有所成,只是混张文凭而已。加之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许多人加入了考证的行列,以增加求职竞争的砝码。南京有的学生读4年大学居然拿到了10个证书,包括驾照、导游证等,为了考证就逃学,由于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少,考试怎么能过关呢?于是便想着作弊、雇用“枪手”替考等歪门邪道。
浮躁心理又源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滑坡,法律意识的淡薄,甚至是心理的脆弱。如此,神圣而纯洁的诚信就成了“浮躁病”的“牺牲品”。诚信形于外而源于中,表现形式虽然是外露的,但根源于内在的素质。所以,除了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还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道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重建社会诚信体系,使他们不想做、不愿做背叛诚信的事。
当然,彻底根除考试作弊现象还需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中的后顾之忧,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消除浮躁,静下心来做学问,扎扎实实学知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