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四期] 心理压力的化解妙法

发布日期:2007/03/14    作者:     点击数:[]

      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听着优美的轻音乐”等。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支解法。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想哭就哭。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量血压,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说从不流泪。看来,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
看恐怖片。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穿上称心的旧衣服。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下面请结合以下几点衡量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的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情,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健康大为不利。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制,如果生活目标订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从而可以得到最大的施展。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取得更多的成功。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身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适度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衰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同样于身心健康无益。

      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的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态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增添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满足基本需求
      获得需求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