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步入大学之门,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没过多久,太多的时间却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不由感慨大学如果像高中那样有老师来管就好了!
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也许是个别的。但却反映了一个值得重视和深思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些学生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均由老师或班主任统一安排。乍一离开这样的环境,确有不适应之处。高中的这种管理方法如何,这里暂且不去评说。仅就学生而言,确有一个急需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习进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是真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及大学观念时,也明确地强调这一点。他说:“大学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应该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真正的大学生要能主动地替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由此观之,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理当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即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别人管”为“自己管”。“自己管”,要体现在各个方面:身体保健、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这是最起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学业的研习。业有科别,术有专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应再学些什么?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应补充、提高,这些都应开动脑筋,定下计划,见之行动。在这方面,老一辈学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我国一位科技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回忆大学生活时说,在大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学好,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修其它课程,广泛吸纳知识。而且这种吸纳是审视性的、思考性的,这样才能获益匪浅。这是经验之谈,也是有益启示。学子们不妨效而学之。
大学生活四年时间,转瞬即逝。因此,切实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对我们来说十分紧迫必要。大家应抓紧时间,早作规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毕业后可以为自己争取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