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迎接考试
发布日期:2009/04/12 作者: 点击数:[]
案例:
林向学的是会计学专业,数理统计方面的课程是必要的课程。她在中学时数学就不是强项,没想到竟给会计学专业录取了,但却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没到期末考试临近期间,他就紧张焦虑起来,还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初,因数学不及格进行了补考,情绪低落了许多。这时,又到了考试期间,他又开始为考试担心,顾虑重重。
分析:很明显,林向这种行为是一种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障碍。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最用而形成的。
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减轻压力,放下包袱。
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考试焦虑与考试密切相关,它常常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迅速消失,但由于对学生来说不能避免考试,因而应优先考虑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减压。考试压力是考生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端正动机,改变认知。
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考试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在同样的迎考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过高的考试焦虑,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心理分析,揭示原因。
运用心理分析疗法追求考生童年时代的创伤性经历,使考生对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因果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在娱乐的同时想学习,大脑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通过文体活动,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考生应合理利用电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症的重要措施。
面对考试,淡定自若,拥有一颗平常心,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调整好心态,迎接考试的到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