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十五期] 心理剖析:人们为啥都对股市眼红

发布日期:2009/04/12    作者:     点击数:[]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若问2007年上半年什么最“热”?答案一定是:股市。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沪深两市的新开账户数目达到了约2200万。据保守估计,中国现在经常交易的股民约有5000万,其中既有白领、工人,还有退休老人、家庭妇女,甚至学生也开始加入炒股大军。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心态推动了全民炒股的大浪潮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从众心理导致盲目跟风
在北京市公主坟附近的一家证券交易所,《生命时报》记者遇到了60多岁的马阿姨,她从今年3月份开始炒股,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交易所里度过。“这不是想赚点钱嘛。我都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我有好几个街坊,前段时间买基金、股票赚了不少。他们都说,现在只要投钱进来就能赚。我当然也要试试了。” 虽然马阿姨信心十足,但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印花税”、“市盈率”以及“股票价格如何决定”时,马阿姨却是一脸茫然。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去年股市收益的确挺高,部分人也赚了钱,因此带动更多人进入了股市。”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说,“进的人越多,‘从众心理’的作用就越强。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要这么做。”而且人们只从成功范例中看到了赚钱的一面,却忽略了其赔钱的一面。很多股民没有风险意识,没想过自己会赔钱。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林春表示,股民的忽略风险还跟“群体压力分散”心理有关。每个人都想着,万一股票下跌,还有这么多人跟我一起扛呢,又不只我一个。殊不知,有钱人能扛得起,没钱的人能扛多久?当靠诚实劳动赚钱的人看到诸如“看门老大爷炒股净赚几百万”之类的宣传时,内心自然会受到强烈刺激。“他们会觉得不平衡。凭什么我努力劳动赚得还比你少?于是便盲目地跟着进了股市。”
买股票就像买彩票
一位中年股民高先生介绍了自己的炒股心得:“炒股就像买彩票,买中了你就赚;买错了你就赔。简单说,就是靠运气。”像高先生这样的股民也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讲,炒股就是无数次赌博:赌你选股准不准、抛售时机对不对……很多人因此沉醉在炒股所带来的“赌”的快感中。
“中国人的好赌心一向很强。”对此,侯玉波无奈地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向记者表示,这跟中国社会特征有很大关系。“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君主独裁,皇帝一句话,就决定千万人的生死,老百姓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怎样才能迅速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赌!虽然今天我们告别了独裁,但社会上也还存在很多不公正。诚实劳动的人往往致不了富,而一些投机倒把、弄虚作假的人却成了富翁。这使得人们的投机和侥幸心理都被放大了。”
炒股还是一种公关
“股市中还有一类人炒股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人际关系。”复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马前锋说,“当炒股成为一种流行,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时。你不炒股反而会成为异类。于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价值、避免被周围炒股者孤立,有些人也会投入股市。”在马前锋看来,这类人通常比较聪明灵活,懂得应付周围人和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