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 原乡情结
发布日期:2009/04/12 作者: 点击数:[]
故乡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是舍不了,化不开的眷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它本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定产物,是对原乡的本能回归意愿,并积淀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植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一方面是我们与故乡不可割舍的联系,另一方面,却也成为我们在异乡生活的精神障碍,造成我们“适应” 困难。
面对在异乡的新生活,最重要的是自己心态的调整和主动适应的能力。
首先,要抛弃“我是外地人”的自我定位。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开放,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界限日渐模糊,大家都在为城市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总是将自己定位为外地人就 像自我隔离,束缚了活动范围,限制了社交网络,必然也会缩小发展空间。
其次要有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和习俗,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尤其对于想长期生活、学习和居住的人,入乡随俗是必要的。因为认同感会带来精神和生活的融入,从而产生安定感,才能安家乐业。人的精神、文化、观念不是排他性的,完全可以在保持家乡观念的同时很好地接受新的精神、文化观念。
最后,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期望。不要把成为当地人作为目标。否则,你收获的不仅是失望,还有失去“原乡”的失落感。回头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坚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抛弃不掉的是“原乡情结”,那么通过积极适应,你能够收获的不止是生活的满足感,在异乡的安定感,更加重要的是影响一生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良好心态。对于刚入校的新同学,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生活,毕竟要在这里度过四年的求学生活,爱我们的家乡,也要爱我们生活的地方,珍惜每时每刻,也许现在还感觉不到,不要等到想要珍惜的时候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了。在这里,放飞你们的梦想,迎接崭新的人生之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