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 就业前不再焦虑
发布日期:2009/04/12 作者: 点击数:[]
案例:大学生小夏说:“金融危机闹的正凶,毕业后要怎么找工作呀!本来工作岗位就稀缺,学校又不是211,家里也没什么‘关系’;面对未来真是一片茫然,课也不想去上,没事情的时候就到处瞎逛,总是坐立难安,还经常会失眠。”
解析:小夏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就业焦虑。就业焦虑主要指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最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但由于近日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使许多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同种情绪。
根据Cattle和SPIelberger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则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状态焦虑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而特质焦虑水平上升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
有就业焦虑的同学,可以掌握以下几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减轻心理负担。
1.寻找指导,进行自我调适。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大学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了解职业要求,调整就业预期值,从而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减少就业焦虑,学会理性决策。作为一名刚刚踏入社会的学子,要克服焦虑烦躁情绪,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大学生求职、择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份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和克服。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否则就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2.做好充分就业准备。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利用各种机会以及社会实践等提升对社会以及工作职责的了解,储蓄成功经验。通过归因训练以及心理暗示等手段,提高自己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了解别人成功就业的例子,寻找自己的闪光点。通过以上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决策过程中的效能,有效降低就业焦虑。
3.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消除就业焦虑。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来减缓和消除就业焦虑的基本程序是:(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2)分析自己对它的解释、评价和看法。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3)扩展自己的思维视角,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减少,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合理信念的巩固,使情绪变得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紧张情绪的困扰。采用注意力分散法。在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时,找一本有趣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体育运动,达到乐而忘忧。大学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办法。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寻求支持与帮助。可以主动将自己所遇到的烦恼讲给同伴、同学听,这既可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从而缓解焦虑心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