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三十期] 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么? ——写给2009级新生

发布日期:2009/10/21    作者:     点击数:[]

 

刚刚经过高考的你们,怀着不同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税务学院,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面对这些新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这个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能否在这段时间内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同学们的大一乃至整个四年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适应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这种后无动力前无目标的情况,导致许多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目标,从而得过且过”,“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pass即可”。

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的新起点、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大学新生走向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环节。重新确定人生目标首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客观性原则。大学新生确定人生目标时必须将社会的需要和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具体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人生价值目标选择。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追求的定位越符合自身实际,就越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2)社会性原则。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任何人的价值取向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单凭主观意愿确定自己的价值目标。大学新生在选择人生目标时,首要原则就是从国家、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目标出发,把国家社会的社会价值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反之,会滑向负向的人生价值。

3)阶段性原则。人生大目标与现实阶段性目标是一个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考上大学只是人生价值目标的一个阶段性任务。大学新生在确定人生价值目标时,要注重把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的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其实,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新生,就像一名运动员,可能在省队里面是第一名,后来进了国家队可能变成第三、第四名了,但是能进国家队,本身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优秀运动员了。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你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得到丰富多采的人生感受。

同时,认清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大学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不再仅仅是社会的宠儿。给自己重新定位,一切从零开始。

(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没有了中学里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在大学里,老师主要是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既所谓“学会学习”。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教科书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讲坛,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学习的内容变得这么宽广,学习方式是如此有趣,同学们尽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

同时,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如学习计划、实践计划等等。这样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充足的利用时间,不仅使自己完成了应该做的,还可以拥有一定的业余时间来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这样既可以丰富日常生活,又不至于觉得空虚,还可以提高自身素质。

(四)人际交往的障碍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大学新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要尊重、关心、信任他人。人们总是尊重那些尊重自己的人、信任那些信任自己的人、只要我们在交往中注意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自然就能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大学给了每位新生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你可以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你可以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在这里,你必须知道什么是生活,并学会如何生活。这里的一切需要你做主导,再没人会为你规划生活。

大学生活就是一次有时间限制的飞翔,你对新生活的心态调节就是起飞前的那段滑行过程,它的长短、优劣直接决定着你能飞多久、能飞多高、能飞多美。

祝踌躇满志的你们——2009级新生,大学生活快乐、充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