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仅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起着直接的作用。
个性的内涵、外延十分丰富,我们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只不过是个性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个性其实是一个结构或者说是一个系统。探讨个性的结构,目的在于找出个性的各种特征和表现,揭示出个性的本质特点。个性的结构概念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结构的成分有: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兴趣和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
从广义方面来讲,除了上述两种比较稳定的带有一贯性的狭义的结构成分外,还应包括心理过程(如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包括表现在情感方面的激情和心境,注意力方面的集中和分散,意志中的信心和缺乏信心等。广义的个性结构实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把个性和人作为同一语言理解。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生。个性理论就是关于人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生的理论。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