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大一新生怎么说
金融学院 普天娥
开学已经近一个月了,总是可以看见新生穿着迷彩服出现在学校各社团报名纳新的宣传地点。羡慕之余,仍好奇地看着他们脸上兴奋雀跃的表情,几乎忘记了自己也是新生,也应该是他们中的一员。
总是听到身边的同学在抱怨说太忙,可是领会他们的意味后,却感到他们几句抱怨之中掺杂了几分得意神采。而我,总是在默默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他们在忙什么呢?”
看着他们写着个人简介,积极准备着社团纳新面试,直到如此隆重的地步,似乎饱含期待的希冀。猛然间,我十分羡慕起他们的“忙”。也许,在大学里,“忙”意味着你的兴趣有了发展的平台,你的特长有了展示的空间,你的生活有了缤纷的滋味。
所以,我也尝试着“忙”起来。
路过社团报名纳新的宣传地点时,我也学其他人悄悄拿走一张表格,随后认真地填写了自我介绍,字迹工整,措辞谨慎,认真度堪比高考作文。而在协会纳新面试的过程中,我尽量地微笑目视前方,企图隐藏一丝丝不由自主的紧张。
直到我顺利地加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后,我庆幸:我似乎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忙起来了,我也有事可以做了。
我找到了归属感,并十分期待与别人分享这种感觉。所以,我开始陪同学参加其他面试,体味着他人兴奋或失望的表情。
究竟,这是不是所谓的“忙”呢?
或许,每个人只是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事可忙时,自己会觉得自己倘若不忙就会落后于别人。这样,“忙”似乎就成为一种大学生的状态,“忙”意味着你的成功,意味着你有能力去做好事情。不过,是不是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才能证明大学生活最后是成功的呢?
我想来,有三点值得每一个人去关注:
一、重视并规划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二、告诫并警示自己不能去做什么。
三、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需要做出明确判断。
这样,“忙”也有了方向,“忙”才不能被别人和自己称作“白忙”。
作为新生的我们,忙或不忙并不是衡量大学生活开始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忙得有意义才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