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来自遥远高原的梦想
有一本书读罢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依然是辽阔的雪山和原始茂密的森林,依然是蜿蜒于森林之中忽隐忽现的溪流,依然是存在于高地之处的寺庙和嗡嗡的诵经,依然是满手的酥油和高亢的歌声,依然是孩子们得而复失的读书声和欣慰的笑容。
这本书,记录一个普通女人多年的高原之行,更是记录了一次灵魂的现实跨越。它,就是《酥油》。你不用追究文字有多么精准,你不用考量情节有多么的跌宕,我只需要告诉你,这本看似是长篇小说的作品,实实在在就是作者的经历。那份心,那份情,我想,光是短短30多万字,是难以描述和记录的。
哪怕是遭遇到了再多的恶劣和困扰,那种一味的坚持和执着,都让人忍不住红了眼眶,我在想,这样的一个女子,她是要有怎样的毅力和坚定,才能够抛弃内地的繁华,来到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倾尽全力地完成这项工作。她要有怎样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感情,才能够对高原这样的一往情深。
书中的梅朵千辛万苦来到深山草原,把全部的热情和爱留在这里。从一个如花美眷成为一个百病缠身的女子。只为了那一个个寻找出来的孩子,为了那斑驳残破的碉楼学校,为了给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一个庇护所。
作者把自己所有的光,给了苍茫雪原上的点点青绿,把自己所有的苦,留给了自己瘦弱的身躯,把自己所有的爱,给了在草原上放声歌唱的孩子们,把自己所有的泪,给了漆黑夜里无声的叹息。
这一切,都犹如作者所言:点起一支迷香,说一个迷香一样的故事。那些明亮的孩子,也是你的希望,纵然那个青年渐行渐远,也是你的牵挂,他身体匍匐的地方,也是你的天堂。
是的,《酥油》就这样慢慢在作者心中,变成含泪的文字,变成奇丽的原始的藏区景观,变成梅朵和月光圣洁的爱情,变成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无限巨大的草原,我热爱,迷恋,却是带着莫大无言的盲目,要了解这片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只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这就是江觉迟和她的《酥油》。
校广播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