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四十七期] 大学生恋爱剖析

发布日期:2011/10/23    作者:     点击数:[]


步入大学,许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见到一对对“有情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大学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

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使大学生们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

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因:

生理成熟;高中阶段的压抑;免除了家长、老师的约束;环境的影响;对情感的渴望寻求感情寄托和个人价值的需求;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个性突出,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主要是感情寄托。

3、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

三、大学生的择偶条件:

1.人品 2.才能 3.性格 4.气质 5.志向 6.外貌 7.健康 8.经济条件 9. 父母的地位与背景

四、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心理

1.唯美心理 2.择优心理 3.嫉妒心理 4.掩盖心理 5.从众心理 6.晕轮效应俗话说情人里出西施就是晕轮效应的结果。

、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2、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它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4.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社会文明和校规校纪所不允许的,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的指责。当事者也会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可能给女方造成身心痛苦。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战胜情感,防止发生婚前性行为。对自己对恋人高度负责,用理智驾驭感情,把握住自己;从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牢牢把握住界限;掌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过分的挑逗性的举止行为。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行为大方。

(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 

(2)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