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五十一期] 又是一年清明时——新闻 闫哲

发布日期:2012/04/18    作者:     点击数:[]

清明已至。

每年的清明,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缅怀故人的时刻。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为生计为学业奔波,而到了清明,终于有了时间,或者有了这样一种环境和气氛来缅怀故人、寄托思念。

这年的清明,我和一群可爱的学生记者们,去看了吕老师——一位为了校报事业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讲台上的老师。

一路上车辆很多,都是前往墓园方向的。看来前去祭拜祖先的人们还真多。突然觉得,人即便是死了,即便是没有了生前的光鲜和名誉,倘若死后仍然有人常常缅怀,像这样,每年都有人怀着某种心情,在清明纷纷雨落中去看望他,那也是好的。这世上终有人想念你,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我们的吕老师便是这样——她被我们想念了整整15年了。15年来,始终没有人把她忘记。

汽车缓缓驶至,我们纷纷下车。看路边古柏森森,颇有苍凉之意。此情此景,给前来祭拜先人的人们不免又增伤感。时下长春虽已四月,但是远没有草儿翠绿、花儿争艳的春色,而现在却看到满园深绿,给数月来疲劳的双眼一点润饰。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而中国人在死者的坟上栽柏是寄托一种让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每一个后人对前人大多都有这样美好的祝愿吧。

想来,墓园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像博物馆,像英雄纪念碑,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些许与众不同。大概因为这眼前的物是被印上了先人的记号。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有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历史感。在这种无限神圣而充满神秘的地方,心情自然是很严肃庄重的了。有同伴言:“在这里面不能笑,否则会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呢!”他所说的是实话。有诗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如果用在描述身临墓园之中的缅怀者的话,我觉得也是极其恰当的。轻点,再轻点,不要惊扰了先人们安眠。

记得唐朝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个没有纷纷春雨,天气干燥无比的清明时节,我想起了牧童遥指的那个杏花村,我的家人就在那里,我的亲友就在那里,我的早逝的爷爷也永远地埋葬在那里。杏花村以一首诗和一坛清香型古酒而闻名天下,而那些逝去的人们又以什么来被永远纪念呢?

我思考了一下,也许,只有想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