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苑> 正文>

[第六十八期] 善行如雨,润物无声

发布日期:2014/05/07    作者:     点击数:[]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润物而无声,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带来的只有破坏。
                                                                                         ——题记
  善行,会带给人心灵的滋润,但如果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会伤害别人,我们行善,不应该只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而是要让援助者真正地得到帮助。行善,不仅是一种爱心,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细无声。讲究方法的行善,会更能打动受捐者。从这点来说,我不由得想起一所大学的“资助”形式,该大学一直都保留着资助贫困生的传统,学校“行善”时,把贫困生聚集在一个房间,统一派发助学金。这样做虽然资助了贫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而后来,学校发现这种做法虽好,却不能让受捐者接受,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们改变了资助方式,直接把钱打到学生的卡里。这所大学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贫困生,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完成学业。这种帮助,显示出了学校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怀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这所大学改变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对雷锋称赞不已?很简单,就是因为雷锋能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善,更容易打动人心,更会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阳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如此这些善行,已经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经被许多无法言语的因素掺杂进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会真正得到帮助的。试想,为什么富翁捐助贫困家庭,人家却不愿意接受呢?是因为他采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了。平时老人在养老院孤苦伶仃,无人问津,而重阳节却被一大群人围着,心中难免会产生落差。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献爱心,不必等到节日才来。
  讲究行善的方式,我们都能够在行善的同时,成为聪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为春雨,就肯定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