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给东西打上标签,让认识世界变得容易一点。蔬菜分成了“有机”和“非有机”,那么,想追求健康饮食,直接买有机的就好。
这么打标签,看事看人都简单多了。“富二代”一定是为富不仁,“凤凰男”一定是势利薄情,“大妈”一定是素质低下,“城管”一定是飞扬跋扈……
以及,外向者天生就该擅长交际,内向者注定不擅与人沟通。再加上“马太效应”从中兴风作浪,于是外向者们越发春风得意叱咤交际场,内向者们越发唯唯诺诺不喜自我表达。
在一个崇尚外向的社会环境里,内向者痛苦的原因并非来自表达能力、社交技能的缺失,而来自于想要变得外向。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在讲,你没对象、不受领导重视,就是因为你不够主动,不够厚脸皮。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性格内向成了一种不可饶恕的罪。
这真是极大的流毒。
01 是什么让你与众不同?
即便都是内向,内向者也一定有和其他内向者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Little教授说:“我不喜欢把人丢进笼子再贴上标签,我觉得即便是鸽子也不应该被分类。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是那些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今天,如果你的孩子或者母亲生病了,即便你的性格明明是内向温和的,你也会为了给家人争取权益,愤怒地与医生理论。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最重要的人或物时,超越性格层面的特性会被激活。
再怎么内向、沉默、温顺的人,如果你侵犯了TA最珍视的东西,人家照样一跃而起当场和你撕逼。
所以Little教授说,不要问别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而是要问他们: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对Little教授来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自己所知的东西教授给学生。内向如他,在面对公众讲授心理学时侃侃而谈,偶尔还会穿插风趣幽默的段子,你压根儿不会把他和那个在洗手间局促不安的人联系到一块儿。
02 生命的重中之重,就在这个答案当中
一个人的价值,和你是外向还是内向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任何一种性格天然就能高枕无忧。
把性格的标签从自己身上撕去吧,什么“外向”、“内向”、“活泼”、“沉稳”统统扔掉,只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一个人生活过得混乱不堪,也判断不了事情的轻重缓急,十有八九是这个问题没想明白。
为什么当选择来临时,我们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走出“昏招”?其实症结就在于,你没有认清你自己。认清了你自己,你才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
做出正确决定的前提是——你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事实上,很多人走完这一生,也从未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在少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的人里,多数人也没能得出明确答案;在得出答案的少数人里,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准确地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爱丽丝曾问兔子:“我该往哪里去呢?”兔子回答道:“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的目的地,那么走哪条路都是一样的。”
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也就找到了你的目的地。就像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我的五样》,作者毕淑敏列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5样东西,然后逐项删减,最后留下的那样东西“笔”,让她走上了作家之路。
生命的重中之重,就在这个答案当中。你的答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