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美文> 正文>

【心理美文】情绪,其实是你最好的成长导师

发布日期:2018/11/08    作者:李梦玮     点击数:[]

关于负面情绪,不少人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不好的,是需要努力去避免的。

其实这种看法不仅不准确,还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

首先,负面情绪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当我们意识到情绪的时候,它已经产生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不让负面情绪出现,它一定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其次,如果我们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那么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不愿意正视和承认它的存在,于是就只能选择忽视或压制这些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不利于我们的自我认知。

事实上,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负面的,所谓的“正面”和“负面”只是从个体感受的角度对情绪进行的一种评判,然而,情绪被进化出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快乐,而是要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发展与繁衍。

有人把负面情绪的应对方法总结成了“三步法”,分别是:

1)识别——不加批判地接纳和表达情绪;

2)理解——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与信念;

3)超越——利用情绪实现自我纠错与成长。

不加批判地接纳和表达情绪

第一步识别情绪。情绪的识别应该包含两个层次——觉察与表达。

觉察指的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这其实就是我之前一直提到的自我觉察力。关于情绪觉察,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时,千万不要对它进行批判,比如说,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气,那就告诉自己“我在生气”,但不要对生气这件事情进行任何主观上的评判,不要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气。生气了就是生气了,没有什么好与坏,也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它就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这一点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接受情绪是表达和理解情绪的前提,如果我们不接受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情绪,那么就会对它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面对它或者会想要压抑它,如果不面对,我们就没有办法理解情绪背后的东西,更谈不上利用情绪来为自己服务了。

觉察到了情绪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情绪通过感受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情绪听着很容易,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产生情绪的大脑区域是新皮层下面的边缘系统,这个区域是没有语言功能的,我们的语言功能区域在大脑新皮层,另外,人的情感系统很复杂又很丰富,我们所感受到的情绪往往是往往是多种基本情绪混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毫无疑问又增加了表达的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内在情感,却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表达情绪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情绪从潜意识层面带到意识层面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去仔细体会和感受这种情绪,然后将它与合适的词汇进行匹配。

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与信念

如果情绪是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而引起的,那么只要把情绪表达出来,它通常很快就会消失。但如果某种情绪反复出现,或者持续时间很长,比如我们总是感觉很焦虑,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明白,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有某种重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需要透过情绪去思考和理解它背后的需求信号。

说实话,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要远比为表达情绪困难,因为存在着太多可能的原因,不过,如果我们能对人的基本需求,以及需求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知,那么这个理解情的过程就会简单许多。关于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说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归纳总结,所以,接下来我们以马斯洛的理论为框架,简单分析一下人的需求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一般来说,需求层次越低,与之相关的情绪便越容易理解,比如说,人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当身体发出食物、水或者睡眠等需求信号时,大脑立马就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完全不需要思考的参与,再比如,安全需求也是属于底层需求,当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就会出现恐惧、害怕或者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也不需要理性的进一步解读。

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与之相关的情绪和情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解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安全需求往上就是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这当中又包含了对亲密关系、信任、被群体接纳,以及他人关心等等的需求。这些需求使得我们特别害怕失去爱,害怕被抛弃,也特别害怕被孤立,或者被背叛。虽说每个人都有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但它们的情绪表达方式可能千差万别,比如有一种恨叫做因爱生恨,这表面上是一种仇恨,但背后却是对爱的渴望,还比如,当另一半对自己变得很冷漠时,我们会感到伤心、愤怒,甚至还会有些焦虑,这背后体现的同样是对爱的需求。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通常并不理解它其实代表的是一种对爱的渴望,而是会选择直接发泄,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无法让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往往还会让关系变得更糟糕。

当然,这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和粗糙的分析,人类的情感和需求远比这复杂,但起码这能让我们看到情绪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也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需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各种情绪。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理解情绪就是理解自我的开始。

利用情绪实现自我纠错与成长

把这些内在需求和信念挖掘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步——超越情绪,也就是利用情绪来实现自我成长。这里的自我成长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的、非理性的信念进行纠正,第二部分则是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采取行动,以此满足内在需求。

很多时候,当我们删去这些不合理的、不好的信念之后,在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时候就不会再因此出现不好的情绪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但是,有时候我们内心的确存在着某些为被满足的需求,删除和纠正信念并不代表需求就得到了满足,比如说,当我们因为成长焦虑而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安排很多任务时,这背后其实是对自尊的需求,我们对此时的自己并不满意,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好,这个需求本质上是好的,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给自己换一个更加合理的目标——合理的关键在于,目标是可能实现的,而且目标的实现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然后,再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制定有效的计划,并开始行动。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标题“情绪,其实是你最好的成长导师”这句话的意思了。情绪本身其实带着丰富的信息,如果真的能够读懂这些信息,我们就能透过它看到自己内心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以及自己头脑中各种各样不合理的信念,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