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魔幻”的2020之后,我们那被束缚的灵魂早已翘首以盼,期待“出窍”之日。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旅游业迎来了一次爆发式增长。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达2.3亿人次。而同期电影市场创下票房、人次、场次的最高纪录。人们体会到了久别重逢的出行自由。
出行自由,是束缚之后行为上的“自由”。作为一个独立的、年轻的个体,我们无疑是向往自由的。几年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横空出世时,这句话成了多少年轻人的信条。但是,当我们在似是而非地追求自由时,我们却连自由的意义以及自由背后所承载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就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自由是什么?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是想去哪就去哪?是想不上学就不上学?想不上班就不上班?这是对自由及其肤浅的解读,甚至都不能称之为自由。对于自由的解读,约翰·穆勒就以将近11万字的《论自由》做出了详细又深刻的剖析。关于自由的定义,一直是哲学界和思想界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进击的巨人》也是日本漫画家谏山创以“自由”为主题而创作的漫画,“巨人无论在什么年代,都会为了追求自由而不断前进,为了自由而战”就是通篇漫画要传递的思想。灯塔国能够成为灯塔国,也是将其“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成功地向全世界宣扬。
当下,正值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之际,我们都非常幸运地拥有不被贫穷阻碍我们追求自由的机会。但不可否认,仍有不少人认为实现财务自由就是实现了人生自由。诚然,财务自由的确能给予人更多的选择,但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往往是少数,而大多数的我们,仍然要为柴米油盐的烦恼。难道大多数的我们就不配追求自由了吗?自由一定就是那些不用为金钱发愁的1%所独有的吗?君不见,那1%也有属于他们的烦恼,他们拥有的快乐不见得比我们多多少,而他们的一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财富而徒增束缚。我们,即使是作为大多数平凡的我们,当然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自由的概念是那么地宏大,那么地宽泛,无关财富,无关阶级,我们都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自由。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心灵奇旅》就为我们展现,即使是平庸的我们平凡地活着,我们的生命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意义。或许不少人依然会问:“我注定无法闪耀地活着,可我为什么还要继续活下去?”乔伊在复活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演出,可是明天他依然还要回到乏味的教职工作中。一次演出并不能从头到脚地改变他的生活,他也不会因为一次演出就实现财务自由;可是在他和22号的重回人间之旅中,他和22号都明白了,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秋风拂过脸颊,是落叶飘落肩头,是披萨上番茄酱和芝士在舌尖配合精湛的绝美舞姿。
好在,现在的年轻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不必为了为迎合社会的所谓标准而舍弃我们自由的权力。利路修的爆红看似毫无章法,实际上,他恰恰是当代年轻人对抗资本压榨和社会束缚的心理投射。利路修他不逢迎、不功利、拒绝内卷,拒绝被同化。他不为名利场的纷扰所动,从一而终地守护自己的本心,追求自己内心的选择。回看我们,难道成功的标准只有考名校、找金饭碗?难道我们只有走上一条已经设定好的道路,我们才是值得艳羡的人生赢家?所幸,年轻的我们开始说“不”,我们拒绝做被焦虑情绪裹挟的一代。对利路修的追捧,恰恰是年轻一代为自己的人生态度所按下的投票器。
前几天,B站和955位初中生给我们带来一部《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嘲讽别人的成功,嘲笑别人的失败。”
“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预定的人设。”
千言万语,是“长大后我不想成为你,成为社会上需要的、毫无灵魂的工具人”。
年轻一代开始夺回那本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的权利。
我们不必腰缠万贯,我们只希望能自由地呼吸青草的鲜活味道;我们不必香车豪宅环绕,我们只追求能有一方天地让我们畅谈庄子和黑格尔,用爱好来安抚我们那自由的灵魂。
我们追求自由,我们是在寻找属于我们内心的一份安宁;让我们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支柱,来让我们不为浮尘所叨扰。
然而,虽说自由是我们的权利,但是,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责任的权力。自由是辛苦的,自由是有代价的。国家在建国之初都是流了无数鲜血才赢得谱写自由与民主的机会。所以,从来就没有唾手可得的自由。我们在追求自由、享受自由时,也必然要承担起自由带给我们的责任。要想自由,必要自知,还需依靠自己构建一套普世的、成熟的价值体系。在思想尚未成熟之际,谈“绝对自由”是不切实际的。正如这几天臭名昭著的“粉丝打投倒牛奶”事件,在价值观还不成熟的时候给予其过多的自由,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已经被监狱体制化的布鲁克斯们,在自由面前,他们纷纷选择禁锢,因为他们的自由感已经丧失殆尽。如果没有规则,没有秩序的牢笼来支撑,他们甚至无法生存。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等死。)步履匆匆的人们也应该跳出既定的程序看看自己原本的模样,若被体制化后丢弃了自由而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那是极其可悲的。当《费加罗的婚礼》响彻云空时,俗世的音符肩负着的,是唤醒我们自由的使命。
当我们在追求自由时,我们在寻找什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许还在寻找最终的答案。但是我们衷心希望各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都能找到并牢牢抓住那本属于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