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美文> 正文>

【心理美文】在大学的褶皱里寻找自己

发布日期:2025/07/02    作者:白晓艳    点击数:[]

九月阳光如新拆封的颜料,鲜亮而饱满,泼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也轻抚着初来乍到年轻的脸庞。校园里,一张张新面孔,脚步匆匆踏过树影斑驳的石板路,心中却总鼓荡着一种既兴奋又微微慌乱的陌生感——我们怀揣着各自的行李,更携带着未曾展开的自我,懵懵懂懂,一头撞入大学这道敞开的新门里。

大学里的第一课,未必是写在讲义的首页。记得我初上专业课时,老师抛出的问题如石子投入静水,涟漪扩散之后却陷入一片沉静。我涨红了脸,不敢抬头,只盯着自己摊开的笔记本,空白处却仿佛正无声地嘲笑我。僵坐中,却见前排一位同学缓缓举手,声音虽微颤,却勇敢地刺破了沉默:“老师,我……我的理解是这样……”那一刻,我豁然明白,原来大学的门槛,并非仅靠知识去叩击,更需鼓起勇气,让稚嫩的声音在集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其后,我常在图书馆深处消磨时光,直至闭馆的灯光次第熄灭,如同夜的眼眸缓缓合拢。一本本厚重的书页合拢时,轻微的“啪嗒”声清脆入耳,仿佛知识在耳膜上轻轻打桩。某夜,正为一团乱麻的公式绞尽脑汁,忽然间,先前各自为战的零散念头,似被一道无形闪电贯穿,刹那间豁然贯通。我按捺不住激动,竟在寂静无声的阅读区里,轻轻用笔敲击桌面——这孤独声响是我内心独自鸣奏的凯歌:原来那苦苦寻觅的答案,正悄然藏在自己不断累积的沉潜之中。

宿舍则另有一番天地,窗外晾晒的被子吸饱了阳光,夜晚盖在身上便散发出一种暖烘烘的、干爽的芬芳。熄灯之后,黑暗中浮起细语,我们卧谈人生、理想,也谈论烦恼和困惑,话语如微光流淌在床铺之间。一次,邻床低语道:“我总怕自己不够好……”那轻轻一句叹息,竟引发满室低低的共鸣。原来,那些独自吞咽的惶恐不安,竟也是青春暗夜里众人共享的月光——原来我们并非在各自的孤岛上漂泊,只是未曾觉察彼此心海所发出的同样频率的微光。

而实验室里,那些不眠之夜自有其深邃意味。某一回实验屡试屡败,凌晨三点,实验室灯光白得耀眼,照着我们疲惫却依旧固执的脸。当最后一次操作后仪器终于闪现出渴求已久的信号时,我们彼此相视,竟忘了欢呼,只是长舒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失败的焦灼与成功的微光,终在长夜尽头融汇为一;那看似虚度的长夜,却原来是用无数个错误耐心地磨砺我们,直至内心能映出那束真理的微光。

大学岁月,就是如此这般,在无数微小的角落、散落的瞬间里,我们将自己一点点打开、试验、拼合,再重新认识。我慢慢明白,所谓自我并非生而完整的磐石,更像一块在时光河流中不断被冲刷、不断被塑造的石头,在每一次尝试与碰撞里,重新调整自己的轮廓与质地。 我们在这座象牙塔的恒温箱中,大胆触碰世界的棱角,试错、受伤、愈合、成长。终将有一天,我们走出这保护性的恒温箱,走进更广大的世界,但大学四年所给予的,恰是心灵深处那座永远温热的熔炉——无论未来行至何方,我们灵魂的底色,皆已在此处被青春的火温柔又深刻地淬炼过一遍。

大学并非完美无瑕的模型,却是一座充满宽容的实验室;我们在此处尽情尝试,哪怕跌跌撞撞。自我,正是在无数次迷茫与确认的循环中,在时光里悄然显影。那恒温箱的庇护终会撤去,可炉中烧出的灵魂印记却永不冷却——它正是我们走向未知长路时,心底不熄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