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册> 正文>

【心理手册】心理咨询之我见

发布日期:2006/11/06    作者:     点击数:[]

   自从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开始,大量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从很多层面都表现出社会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需求在不断提高。然而,至今已历时5年,行业发展依然举步为坚。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大众对心理咨询还存在诸多的误区,例如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都是干什么的?接受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人和精神病患者是不是一回事?等等,受众的心中产生了许多的疑惑和恐惧。为此,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和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人本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卡尔•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1989年)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培训教程》(郭念锋主编,2005年)只用一句话给出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尽相同。但其中有四个要素是不可缺的,即接受咨询者、提供咨询者、采用某些理论和方法,以及达到某种目标和结果。“接受咨询者”是心理咨询中的被服务对象,目前对其称谓主要有咨客、来谈者、来访者、求助者,电话咨询称为来电者,在医院中称为病人、患者。“提供咨询者”目前对其称谓主要有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称为老师、在医院称为医生、大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有几百种,归纳主要为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和精神心理四大体系,无论是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单独使用,还是现在流行的多种综合整合的使用,都涵盖在这四大体系中。而就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大体有获得心理帮助、对自己和环境有清楚的认识,改变原有的异常的态度和行为,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是含混和不清晰的,要想搞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我借用佛教的一个词,就是要从心理咨询的“缘起”说起,也就是一个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她)想接受、决定接受和来接受心理咨询?进入咨询室基本上有这样几种情况,如果是自己来的有诸如:“遇到某件或某些事情,很麻烦,不知如何处理”;“最近或很长一段时间情绪不好,心里不舒服,很烦”;“认为自己的行为、状态、思想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正常”;“没有什么具体的,只是觉得活的不舒服,很烦恼,甚至不想活”这几种。如果是被别人带来或送来的有诸如:“他(她)最近或很长时间表现不正常,影响到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她)是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办”;“我不知道为什么来,周围人和我一起觉得不舒服,很烦,认为我有问题”这几种。归结起来有两点:1、自己或周围人认为“不正常”;2、自己和周围人觉得“不舒服、很烦”。 
      “不正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异常”,心理学里早期称为“变态心理学”,目前称为“异常心理学”,从“症状”的角度认为异常心理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比之更严重的称为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俗称精神病)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和癔症。在正常心理的范畴内又包含了健康和不健康的区分,有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属于心理不健康。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然而这些“不正常”的症状描述和问题表现相互交叉、内容模糊、界限不清,更主要的是什么是“正常”,众说纷纭,谁也说不清楚。不要说想接受咨询者不知道该去找谁,是找咨询师、老师、治疗师、心理医生还是精神科大夫?就是提供服务者也不清楚哪一部分人群该归自己,哪一部分不该归自己。因此,由于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楚,双方很难建立起关系,即便是表面上发生了关联,其本质上依然是分开的,也就是“无缘”。所以,自己或周围人认为“不正常”不是心理咨询发生的“缘起”。 
      “不舒服,很烦”是人们最常用来描述不良心理状态的说法,是不愿意面对和承受的情绪总称。对于情绪的描述有很多很多,归结到底只有5种基本情绪:快乐、焦虑、抑郁、愤怒和恐惧。我们可能无法评价一个人是否正常,但是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情绪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且对于情绪的变化和强度也是可以感受到的。同时,这5种情绪无论是单一的还是交织的,最终都可以归为几个典型的问题:我怎么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办?有问就可以有答。合为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因此,既有可以共同感受到的东西——“情绪”,可以共同交流的基础——“问题的解答”,又有可以共同成长的方向——“了解我是谁”。双方很容易建立起关系,也就具备了心理咨询的“缘起”。 
      了解了心理咨询的“缘起”,再来看这四个要素。从形式上看接受服务者实际是提问题的人,因此,称之为“来访者、来谈者或咨客”更准确。提供服务者是解答问题——解惑的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称为“老师”比较明确。两者的关系不是医生、大夫和病人的关系,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而且在这样的身份下可以自然产生情感的交流。而咨询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使情绪没有不舒服或没那么烦,以及能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从理论合方法上可以知道,具体的形式是“相互问答”,只要能达到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当然是要以“来访者、来谈者或咨客”的具体状况为依据。 
      综上可知,心理咨询是在平等和共情的关系中,通过相互问答,解决问题,调理情绪,以及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