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册> 正文>

【心理手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发布日期:2008/12/03    作者:     点击数:[]

 

养生保健: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确切涵义,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界定。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则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我国心理学家叶弈乾(1996)认为"当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心理适应过程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都处于正常状态时,个体心理才是正常健康的"。
     由此可见,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理特质结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涵义不能停留在适应的层面,它还包括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积极的发展。另外,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涵义时,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论述
心理是否健康,以什么作为标准,并不像躯体健康那样已经具有比较客观的指标和检测手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目前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尚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探
索,提出了各种观点。比如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就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也曾提出了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张声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即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简称自知、自爱、自制(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