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册> 正文>

【心理手册】诚信之道

发布日期:2018/06/08    作者:     点击数:[]

       

诚信之道

■人之生也直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论语》中,人们可以看见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而且是作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提出来的。

 信誉对人来讲,是行走于世最基本的保障,如果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人生要想坦坦荡荡,凭的是为人正直,那些不正直、不守信的人,不过是凭借侥幸逃脱了很多灾难,磕磕碰碰地活下来而已。那么,这样的道德理念走到今天,在百姓生活之中还有价值吗?

21世纪是一个公民社会,今天的社会中,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也许信誉并不写在你的档案典籍里,但信誉是人的口碑。孔子认为,正直诚信的人才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儒家将诚信作为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作为核心价值,诚信被传承下来不光是作为一种道德经典,也被作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

  《感动中国》有一个事例,江西德兴县宗儒村有一个普通的农民叫王云林,2007年年初,王云林在救火时不幸牺牲,扔下了一笔债务。他的妻子陈美丽面对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年幼的女儿的惨境,毅然挑起了重担,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子里贴了一张还债告示,替丈夫还债。还债告示贴出去后,一个月之内,债务金额就超过5万元,其中将近4万没有任何凭据,但陈美丽全都认了下来。债务有凭,良知无价,陈美丽所追求的是自己良心上的安定,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诚信不仅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的评价屡见不鲜。《三国演义》中,大将关羽先报答曹操,后封赐归汉,成就一段佳话。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诚信是品评人物最基本的出发点,从正史中记载的官员到民间生活的百姓都无一例外。

tooopen_sy_134460739771

■崇德以辨惑

诚信是一块检验人品高下的试金石,真正的诚信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不仅立于社会,也能安顿自我。那么,衡量一个人是否诚信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意思是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我只要能见着持之以恒的人就很不错了。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比诚信还要简单的标准,就是能够守恒,一个人能够让自己有一颗恒常之心,才能保障对别人的信义,如果做不到,就会常常陷入迷惑。

   有一个故事,山羊早上起来找东西吃,本想去田里吃点白菜,谁知看到早晨初起的太阳低低地从地平线把自己的影子投得很长,就说,原来我如此高大,改去大树那边吃树叶好了。山羊跑到大树下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太阳从头顶上照下来,山羊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小,就又跑回去吃白菜。等山羊跑到白菜园的时候已经傍晚,夕阳西下,山羊的影子又拉长了,山羊回头一看说,好像我还是能吃树叶,于是又往大树那儿跑。一天的时光,山羊在太阳的迷惑下一口东西没吃着。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时一种外在的投射或一种虚幻的假象,在某一个瞬间让我们感觉自己比实际高大或渺小许多。一个人的心怎样保持恒常的判断,既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轻易妄自菲薄,能做到恒常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守信不一定要做到多么高的标准,而是从最基本的出发点完成对自己内心的诚意的建立。

   诚是信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命都不忠诚,也很难对他人守信。魏征是历史上直言进谏的名臣,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决定在全国征兵。过程中由于征兵数量不够,就有人建议李世民,如果年龄不足18岁但体格魁梧也可以一概征兵。李世民认为有道理,就签署了文件,文件按程序到了魏征手里,却被魏征退了回来。往返四次,魏征坚决不允。魏征对李世民说,军队有没有战斗力在于人心而不在于数量,如果你失信于民,军队的战斗力是凝聚不起来的,国家的诚信度也是值得怀疑的。李世民听后,不仅采纳了魏征的建议,还赐给了魏征一个金瓮。

   诚信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但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当人面对种种诱惑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迷惑。其实不光普通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圣人孔子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意思是提升道德首先要以自己的忠诚、守信作为内心的依据,思想的改变必须要合乎道义的标准。

■有德必有邻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诚信很不容易,诚信不仅需要道德感,还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时甚至需要勇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史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历史的真相一步步传承下来,使我们今天得以不迷惑。北魏时期,司徒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奉命撰写北魏国史《国记》,其中把鲜卑的民族发迹史包括巧取豪夺等记载得十分详细,一些鲜卑人觉得不堪,就向北魏太武帝进谗言,太武帝盛怒之下逮捕了崔浩。中书侍郎高允曾经是太子的老师,为了保护老师,太子就把毫不知情的高允请到东宫,要他上朝时听从自己的吩咐。

   第二天上朝,太子对太武帝说,《国记》是崔浩一个人独断专行,高允没有参与意见。太武帝询问高允事情原由,直到这时高允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说,崔浩平时政务繁忙,《国记》的书稿绝大部分都是我写的。太武帝大怒,太子慌忙为高允辩白。这时候高允接着说,我知道太子想要保护我,但我必须说真话,书稿是我和崔浩一起写成,且绝大多数出自我的手笔,直接问我的罪好了。高允说完后,太武帝看了他半天,最后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我明白了,这就叫做正直。临死不异词,作为一个史官不容易做到,但高允做到了,因此太武帝最终免了高允的罪。高允的勇气来自于内心的忠诚,诚信有时候需要大勇敢,需要一种坦荡,需要自己内心对于价值的坚持,这种价值延伸出来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可能关乎更多人的利益。

   诚信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因为从古至今、从官到民从来都不缺少这种为坚守某种价值而坚持诚信的人,即使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从《论语》出发,用《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今天的生活,结合今天生活的现实,我们应该记住孔子的一句话,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当你的道德提升之后,不仅是你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会有很多人帮助你,会有很多道德的呼应在这种感召之下纷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