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册> 正文>

【心理手册】到了18岁,就真的成年了吗?

发布日期:2018/11/11    作者:李梦玮     点击数:[]

似乎所有人从小就有一个愿望:“我要快快长大,等到了 18 岁,就是个大人啦!”

结果过了 18 岁之后,又开始回味:“时间怎么过那么快?18 岁就算成年了,谁规定的?”

屏幕前的你这时或许会发问了,为什么成年的标志,偏偏是 “18岁” 呢?

学法律和政治的人,自会有他们的说法,因为这个年龄说到底是法律规定的。生物和神经学家也会从骨骼、大脑和生殖系统的成熟度来解释:男人女人都是在 16 - 20 岁走向生理成熟的,取 18 算是个中间数吧……

但大众对 “成年人” 的认知和期待,可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熟,更是思维和心智的成熟。

所以!要看透我们从出生到 18 岁经历的成长,少了心理学怎么行?!

现在就让我们一睹发展心理学家跨越世纪、经久不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 01 -

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知

18岁和「后形式综合思维」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个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鼻祖理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感知、和认识。

这个理论就是「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出自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Jean Piaget(让·皮亚杰)。

·皮亚杰 Jean Piaget

在所有的传统经典心理学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在当代心理学中也被广泛承认和使用皮亚杰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从出生开始,就通过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认识新事物,也尝试着去影响、控制这些事物,看到结果后,又重塑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 02 -

18岁:从身份危机到自我认同

从弗洛伊德到埃里克森

并非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认知学派的,皮亚杰的理论再出名也只占下了心理学的一个领域。

这不,接下来,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要登场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从刚生下来开始,就有性欲。他把每个人的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构成部分,而那些我们从小积累起来的、会给现实世界的自我 带来麻烦的、会被 超我 里的道德教养惩罚的那些 “非分之想”,就都被压抑在 本我 之中。

弗洛伊德的「性力发展理论」就是围绕这些概念展开的:

从婴儿开始,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性欲聚焦在身体的某个具体部位上,而围绕性欲和这些身体部位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活动,会导致孩子全然不同的成长结果。

接下来便是弗洛伊德理论的 “升级进化版”!那就是: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theory)」。

埃里克·埃里克森

光看埃里克森理论的名称,我们就能发现他和弗洛伊德的不同了:人的发展,是由心理 + 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

埃里克森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人在不同的年纪,都会遭遇一个特定的考验。每一场考验,都是两个对立面的较量,而成功完成挑战的人,会收获一份「自我力量」。带着这份力量,我们就更有可能克服下一个人生挑战。

- 03 -

“一个成年人,不能不讲道德”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我们都知道,进入18 岁,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们触犯法律时,“监护人为我们担责” 和 “未成年人保护法” 对我们不再生效。

这里的 “为自己负责”,除了法律上的定义,还有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和全社会对我们的道德考察。

所以另一派心理学家,就是从道德和行为准则入手,考量人们在生命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科尔伯格以我们在第一节中提到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基础,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认知,而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我们这一生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以下 6 个阶段: >> Stage 1 >>  服从、规避惩罚

2-3 岁 — 5-6 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孩子做事,要么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要么是对权威人士的服从(比如自己的父母)。

>> Stage 2 >>  自身利益

5 岁 — 7 岁左右(有些孩子会到 9 岁)  这是个 “自私自利” 的阶段,孩子开始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如果正确,是可以为自己赢得奖励的。

>> Stage 3 >>  好孩子般的遵从

7 岁 — 12 岁左右  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会根据自己所属群体的期待和要求,来校准自己的言行。

>> Stage 4 >>  法律与秩序

10-15 岁开始 — 成年  这是 “遵从” 的下一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认识到,自己不能只按照自己所属的群体规则来校准自己的言行,还应该遵从法律和社会秩序。

>> Stage 5 >>  人权与社会契约

最早 12 岁开始 — 成年  这个阶段的人,会觉得自己和周围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 “合约”。这是我们自主选择走进的一种 “契约关系”,前提是这段关系里的人都认同:这些约定的存在,对大家都有好处。

>> Stage 6 >>  普世的伦理原则

成年阶段  成功达到这个阶段的人,大概就是所谓 “博爱” 的典范。在他们的道德准则中,所谓的 “好”与“坏”,由通用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衡量。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虽然也承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当内心认同的普世道德和价值观和法律相背,他们会选择前者,哪怕这意味着自己可能会变成个 “违法罪犯”。

所以呢?

18 岁就算成年了,到底凭什么?

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了:心理学上经千百次验证的三大发展理论表明 ——

一个成长过程正常的普通人,在 18 岁左右这个平均年龄,已经拥有了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皮亚杰)、经受了身份危机并基本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埃里克森)、懂得用法律和社会秩序来校准自己的道德观念(科尔伯格)。

这些理论里提到的所谓 “普通正常人”、“普世价值” 等概念,都具有一个共性:

无论你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这些理论都有相当的代表性,所以和文章开头提到的生理基础一样,它们能够为大部分人的心智成长提供一把可靠的标尺。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一个现象: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把 18 岁裁定为法定的成人年龄,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巧合。

然而,心理学家毕竟不是政治家,无权在法律里写下国家规定的法定成人年龄。成年和未成年的界定,也是个社会概念,牵涉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

最后想说的就是:生命是流动的,生命中的一切成分也是有变数的;法律也是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法定年龄也一样。比如日本现在的法定成年年龄是 20 岁,可到了 2022 年,就将修改提前至 18 岁。[9]

18岁的时候,你听过这句话吗?“今天起你就是个成年人啦!”这句话, 这份 “成年” 的分量,是在提醒我们:时间到了,该懂事了、该明理了、该为自己负责任了。

这句话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18 岁了吗?你,“成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