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社会还是人性都是复杂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丑恶的欲望是人性中固有的,人性正是通过不断压抑和升华这些欲望而得以进步的。谁都喜欢光明而讨厌阴暗,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社会和人性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而对其阴暗面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思想准备,因此,一旦在现实中看到社会或人性的阴暗面,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觉得世界一片黑暗,完全否定真善美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产生颓废、厌世的情绪。这种心理反应是不成熟的,应自觉矫正。
办法一:认知调节法。要说服自己改变完美主义的认知倾向,充分认识人类的局限性,坦然接受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在此基础上,既不放弃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人生价值的勇气,又要提高抵制阴暗丑恶事件的能力。
办法二:“局外人观念”法。尽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众”,和真实的丑恶现象拉开一段距离,像看一出戏剧一样看世界,你会获得某种心理平衡,也会更清晰、客观地认识世界。当然,做“局外人”也应有个尺度,不能变得麻木不仁,对丑恶没有一点憎恶,那就成了另外一种心理障碍。
办法三:“面向太阳”法。面向太阳,影子就落在了身后。因此,要把你的注意力全部用于珍惜和追求那些光明美好的东西(如母爱、亲情、友谊、艺术、创造等等),不要老是盯着那些阴暗丑恶的地方,阴暗丑恶的东西就伤害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