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心理手册> 正文>

【心理手册】居家隔离久了,与家人怎样和谐沟通?

发布日期:2021/12/01    作者:    点击数:[]

办法一:耐心倾听,尽量理解共情。长辈们通常有较强的尊重需求,希望身边的人能够重视自己。因此,年轻人要十分耐心的去倾听,并多去澄清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被理解,全力地去接纳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当长辈觉得被重视了、被倾听理解了,之后的交流才会顺畅,这也是所有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

办法二:减少干扰,说话短小精悍。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大短时记忆加工的容量小,而且容易受到额外因素的干扰、抑制能力稍差。因此,尽量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用短小的句子直接表达,可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冲突。举个例子,如果这样劝说长辈不要出门:“爸,你不能出去,家里有这么多事呢,衣服要洗、卫生要打扫,我妈肚子不舒服,也需要照顾;再说了你出去了,万一被传染了,你会很遭罪的,那样的话我们一家人可怎么办?”这句话包含了多个信息,长辈很容易受到干扰,而且可能只对最后一句话进行了深层加工,导致长辈可能会这样回复:“不用你们怎么办,我感染了就不回来了。”因此,建议直接说(非命令语气) :“爸爸,你不能出去,万一被感染了,你会很遭罪的。”如此,效果会好一些。

办法三:多说好话,尊重积极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积极信息,记住更多让他们开心的事情,而更少关注那些会让他们伤心、难过的事情,这种现象叫做“积极偏向”。因此,在日常交流中,要尽量尊重这一-点,多说和长辈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高兴的事情。再以劝说戴口罩、不出门为例,与其说“你这样会害了大家”,不如多强调“这几天我们一家人朝夕相处,感觉特别温馨,您就别出去了。”前一句表达是负面的,老人是接受不了这样的话的,且很容易生气,而后面这句是积极的,长辈会更加偏爱。

在这些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55387法则”:一个信息被传递出去,最终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说话的内容。因为一个信息是不是被对方很好地感知到, 55%取决于视觉信息(包括气质、姿态等);38%取决于听觉(包括说话的声音、语气等);你说话的具体内容只有7%被注意到。所以,大家可以尝试锻炼一下用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端庄的姿态以及优雅的声音,去跟天天在一起的亲人们进行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地交流。

办法四:相互爱护,共度隔离时光。当然,人际关系是相互的,除了年轻人的努力调整之外,长辈们也要多去理解年轻人的需求和现实压力。相比而言,年轻人的成就需要和劳动需要比较强烈,而隔离期,很多工作无法展开,导致年轻人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再加上社会经济压力较大,难免会烦躁、焦虑。因此,长辈们要多看到年轻人在家中的付出,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他们所做事情的意义,使其能感受得到即使在家中,他也能有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主动帮助其克服一些现实问题。这样,双方都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能更好的和谐度过这段隔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