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心胸成就成功的人生
宽容是一种气度,让我们拥有一片天;宽容是一种文明,体现了人的优秀本质;宽容更是一种人生的豁达境界。我们要具有这种境界,它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果世界充满了宽容,那人类的文明就可以再进一步!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曾是一名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在一次与日本军队的交锋中,在打扫战场时,我方战士发现了一个日本小女孩,是将其救下还是任其自生自灭,很多战士们很是矛盾。毕竟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称得上罄竹难书!聂荣臻司令员对大家说:“战争不应波及儿童,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把要她送回去!”随后将其带回根据地,找了一个农民,又给日本指挥部的司令官写了一封信,让农民抬着箩筐将女孩送回在城里的日本驻扎地。后来这位名叫美穗子的日本小姑娘来华访问,她眼含热泪,以额触聂荣臻元帅那双温暖的大手,以此表达她深深的感激之情。
聂元帅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救了日本小女孩的事,让世人明白了宽容与爱的意义。正如纪伯伦所说:“一个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南京六尺巷的故事:明代的张居正在京城做大官,有一次收到家里一封信,原来自己家和邻居为一堵墙发生争执。他当即回信:“来信只为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收到他的回信后,让出了三尺的距离,邻居知道后觉得很惭愧,就又让出了三尺,遂成了六尺巷这个代表的宽容谦让的著名景点。
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味的道德观念,是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教训。我们中华的美德之一,就是宽容.可以这样说,宽容在人生旅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宽容的内涵博大精深,它不仅仅包括对别人的过失和缺点给予包容,也包括更能包容别人的成功。
其实,笑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仁爱,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为人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宽容别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和熙的春风;不肯宽容别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一些所谓的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些许的刻薄,而在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时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的恩惠、些许的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宽容犹如冬日里正阳的阳光,常常会令冰冷的心墙渐渐软化。宽容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以宽厚之心待人,就会是彼此拥有更多的信任和爱戴,宽容是一种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的境界;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安宁和恬淡。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懂得宽容才能使人生活得更美好。不能宽容别人的人是不能得到别人宽容的,它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顾虑,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缓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