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正文>

【身心健康】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防治——积极心理养成篇(二)

发布日期:2020/02/12    作者:     点击数:[]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在不断的攀升,加上网络谣言病毒式的传播,许多人都进入恐慌之中。面对重大危机与恐慌,如何用积极心理学来有效化解呢?如何来理解这样大规模传染病危机背后的正面意义呢?

 

01它用最猛烈的方式提醒我们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很多人因为被迫隔离,开始学会静心读书与思考,或者有了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时光,或者开始有意识的坚持运动和规律作息,突然发现原来的生活是多么不健康。

为什么我们在不健康的方式下生活那么久而浑然不知?

似乎我们在奋斗的生活中忘记了人生的无常,更觉得疾病与死亡离自己很遥远,根本不会去思考如果今天是我最后一天,我需要怎样度过的话题。

然而斯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我们需要有终局意识,知道生命并不是可以供我们肆意挥霍的。当我们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如此过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的生活方式确实可能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

我们始终需要怀有一份对生命的敬意,善待身体,珍爱健康,好好爱自己,珍惜身边人,这些本来是我们平常就应该践行的重要的事情,但是在危机面前显得更加的紧急,提醒我们什么才是人生中的优先顺位。

 

02它以最无情的方式提醒着真情可贵

 

患难见真情。

尽管面对病毒肆虐和恐慌来袭,有不少人选择仓惶逃离,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超越自保本能的人性光辉之举,比如每次危机时刻就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83岁高龄亲赴武汉指导,比如那些守护一线和逆流而上主动请命奔赴救灾一线的医护人员,比如那些为了不把可能的病毒带给家人朋友而选择留在武汉的人,又比如那些为了家人得到有效医治而辗转求医殚精竭虑的父母儿女们……

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够时刻惦记着他人安危,能够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愿意放弃小我,这都是人性的动人之处。

其实面对病毒肆虐,我们真的不敢再轻慢,学会了谦卑与敬畏,因为很多时候疾病真的不是我们战胜的,而只是它们放过了我们而已。但是,在疾病面前,我们如果仍然能够保留一份尊严与体面,能够明白亲情的可贵,能够珍惜和家人一起相处的时光,那么,我们的学费就没有白交。

正如哲学家加缪在《鼠疫》中展现的,以鼠疫为象征的命运、苦难、 信仰、生与死、爱情、亲情、社会、道德、善恶、怜悯、良心、责任、抗争 等,这一切,不再是抽象的思想概念,而与我们身边人物息息相关,需天天面对,时刻处理。

是的,面对病毒的无情肆虐,我们不再活得空洞而麻木,而是需要在与死亡与疾病的真实面对中明白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面对亲密关系,我们是否学会了有效的沟通与亲密的相处?面对孩子,我们是否学会了共情与尊重?面对孩子,我们又是不是还有没有来得及表达的爱?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学会真诚的反思和勇敢的表达爱!

 

03它以最残酷的方式激活我们生命中的复原力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道:生命的光芒只有在抗争中才能激发出来,因此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和苦难的斗争。苦难越深,生命的意义也因之越深。

积极心理学中我最珍视的一个核心词就是“复原力”(resilience):面对灾难,面对逆境,面对压力与挫折,我们有多少复原力?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是一名心理学家,但是他之所以能用非常短的时间写出一部如此经典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他在纳粹集中营中面对了太多的死亡与迫害,他真正明白,“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最重要的不是经受苦难,而是让自己配得上所受的痛苦。”

 

面对病毒肆虐和残酷的生命真相,恰恰是激发我们昏昏欲睡的生命力的最佳时机。那些杀不死我们的,必将让我们更强大。直面挑战,放下轻慢,心怀大爱,全力以赴,只有在这样的抗争中,我们的复原力才会不断的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意义也会不断的深化。

 

正如弗兰克尔的启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这恰恰是帮助我们找到意义与生命力的关键时刻。

 

这是疾病带给我们的正面意义,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面对无常与珍爱生命。祝福每一个勇敢面对危机的勇士朋友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并且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礼物,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