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都被隔离在寝室,寝室是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给人一种类似“家”的心理归属感。在这个时候,和谐友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我们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温暖彼此的心灵,提供爱与支持的力量,而暴力的沟通则有可能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伤害和痛苦,蒙蔽了我们之间的爱意,影响我们的同学关系。如果能够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沟通,会增强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寝室整体氛围的温馨、愉悦,增强寝室凝集力和向心力,让我们在寝室生活中更具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与同学的沟通中,别人通过我们的话语来了解我们,因为话语传达了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和自我的本质,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定义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些沟通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以下列举了一些暴力的沟通方式,来看一看,在与同学的沟通中,你是否使用过这些方式呢?
——指责他人
——否定他人
——嘲讽他人
——对他人进行说教
——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对别人的话采取沉默不回应的方式
——脱口而出的对他人的评论
. . . . . .
著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聆听和谈话,能使我们与身边的同学友好沟通、和谐相处、情意相融。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在与同学的沟通中使用它们吧!
一、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非暴力沟通提倡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句式表达观察:“我看见(听见)……”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也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让我们通过读下面这首诗歌,来体会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吧。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鲁思·贝本梅尔
二、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感受,问题在于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有意识地觉察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观察,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句式表达感受:“我感到……”
事实上,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看马歇尔和一个大学生的对话吧。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马歇尔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马歇尔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马歇尔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马歇尔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很明显,他是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情况。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马歇尔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的感受词汇表供我们选择和使用。
(1)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使用下列词语表达感受:
(2)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使用下列词语表达感受:
三、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世界也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当你想表达什么样的需要导致你有那样的感受时,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表达需要:“我(感到)……因为我需要……”
我们没有真正的敌人,而其他人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他们所知限度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最好的方式。
——马歇尔·卢森堡
以下是马歇尔列举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四、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你应当清楚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应使用可操作性的语言。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表达请求:“你是否愿意……”
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就更难了。
——马歇尔·卢森堡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在两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的其实是命令:
(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对方,那就是命令。
(2)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以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身边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我们与我们的内在生命相连接,并与他人的内在生命相连接,这有助于增进我们与同学的友谊,提升主观幸福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