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百科
黑暗效应
黑暗效应是指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看不清对方表情,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彼此亲近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的一种心理效应。
它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出的。
第一项实验:研究者将参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置身灯光较强的房间,另一组置身灯光较暗的房间,让他们观看同一段假想广告片:片中主人公因上班迟到而可能具有攻击性的行为。结果显示,认为广告片主人公具有攻击性的参与者大多来自光线较强的房间。
第二项实验:研究人员让另外两组参试者对一组词汇所表达的情绪感觉进行分类,如积极词、消极词和中立词等。结果发现,灯光较强房间里的参试者认为“鲜花”和“微笑”等词汇更积极,“牙医”和“医学”等词汇更消极,而两组参试者对中立词汇的评价没有区别。
黑暗效应看似比较复杂,其实,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运用它,也能够帮助我们维护好日常生活。那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呢?
1.人际交往方面:在与他人初期交往时,可选择光线较柔和、环境较暗的场所,如咖啡厅的角落、夜晚的公园等,这样能让彼此放松,减少初次见面的紧张和戒备,更易敞开心扉建立良好关系。
2.情感增进方面:情侣之间可适当利用黑暗效应营造浪漫氛围,如一起看电影、共进烛光晚餐等,昏暗的光线能增加彼此的亲密感和情感交流,让感情升温。
3.自我保护方面:要意识到黑暗效应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光线昏暗的场所与陌生人交往时,需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避免因放松戒备而陷入不安全的情境。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编辑 |时雪晴袁惟楚 杨翼瞳 程清清
初审 |周小琳
复审 |高燕
终审 |赵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