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百科
——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思想、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方式,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从而建立认同的一种效应。
虚假同感偏差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 Ross提出的。教授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了实验结果:多数人都认为他人会做出相同选择。人们常误以为他人与自己想法相同,实际上并非如此。当遇见意见不同的人时,人们可能做出极端人格预测,认为他们不一样。
了解虚假同感偏差的始末后,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利用这个效应呢?
人际交往方面:认识到这一心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过度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
团队合作方面:认识到虚假同感偏差可以促使我们更加开放地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们的不同选择。这样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我选择方面:可以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想象他们可能会有的反应和感受。这样,我们就能更全面地评估各种选项的利弊,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时雪晴 袁冰 郝明睿 姬静欣
初审 | 周小琳
复审 | 高燕
终审 | 赵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