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正文>

心理专栏|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小课堂

发布日期:2025/06/28    作者:    点击数:[]

家长心理健康

教育小课堂

当孩子拖着行李箱走进大学校门,您是否既欣慰又隐隐担忧?从高中到大学,不仅是环境的转变,更是孩子人生重要的成长转折点。面对自主学习的压力、独立生活的挑战,不少孩子在适应期会陷入迷茫与焦虑的漩涡。这时候,家长就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您的理解与支持,是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一束光。今天,就跟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小课堂,解锁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暖心秘籍!孩子最忠实的 “情绪树洞”

想象一下,孩子满心委屈地打来电话,抱怨着 “这门专业课也太难了,根本听不懂”。您下意识的反应是打断说教,还是耐心倾听?正确的做法是放下评判,专注地听孩子倾诉,用 “听起来真的很不容易” 这样的共情回应,代替 “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不行” 的否定。等孩子情绪舒缓后,再给出建议。曾有位家长尝试这样做,孩子不仅更愿意分享日常,还主动和家长探讨解决办法。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就是在告诉他们:无论何时,家永远是最安全的港湾。

别让 “人脉焦虑” 压垮孩子

在人际交往这件事上,不少家长总忍不住叮嘱 “大学里一定要搞好关系”,却不知这样的话语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其实,真诚才是交友的真谛。与其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不如传递 “朋友贵在知心” 的理念。就像有位家长对孩子说:“不用勉强自己迎合别人,遇到聊得来的朋友就珍惜,遇不到也没关系,你永远有家人陪着你。” 这样的鼓励,能让孩子卸下心理包袱,以更轻松的姿态拥抱友情。

把选择权交还孩子手中

“你应该考研”、“考公才是铁饭碗”……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虽然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过度干涉可能让孩子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比如考研的优势与挑战、就业的机会与困难,然后把决定权交还给他们。有家长尝试这个方法后,孩子主动制定了详细的职业规划,虽然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但在独立选择中,孩子收获了成长的底气。

心理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家长持续用爱与耐心浇灌。从今天起,让我们学着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与信任。相信在温暖的家庭支持下,孩子们定能塑造强大的内心,在大学生活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END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方冰汝 侯昱宸 王淑

初审 | 周小琳

复审 | 高燕

终审 | 赵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