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正文>

心理专栏|心理小百科——冒名顶替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5/07/04    作者:    点击数:[]

心理小百科

冒名顶替综合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拿到奖学金时,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这次只是运气好”;被选为学生干部,却总担心“其他人肯定比我更合适”;甚至在考试取得高分后,依然觉得自己“早晚会被拆穿是个冒牌货”?这种“不配得感”,可能源于冒名顶替综合征。

冒名顶替综合征并非心理学诊断名词,却真实影响着无数年轻人——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大学校园。它指个体即便取得成就,仍坚信自己是“骗子”,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他人疏忽,而非自身能力。就像在实验室反复验证出理想数据,却怀疑“是不是仪器出错了”;在社团活动中策划出爆款方案,却认为“只是队友给力”。

为何大学生更容易被它困住?一方面,大学是“优秀者扎堆”的新环境,过去的“光环”被稀释,有人会不自觉放大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中他人的“完美人设”加剧了自我怀疑,让我们总觉得“别人的成就才是实至名归”。更重要的是,部分同学习惯用“天赋论”解释成功,忽略自己熬夜备考、反复打磨作品的努力。

破解这一困局,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记录成长证据,用备忘录写下每次被肯定的瞬间;拆解成功细节,将“我考得好”转化为“我整理错题本200页,每天刷题3小时”;接纳不完美,允许自己在小组汇报时说“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要知道,真正的优秀从不是“无懈可击”,而是敢于直面不足的勇气。

大学是探索自我的黄金期,别让“冒名顶替”的错觉阻碍你拥抱挑战。你的每一分努力都值得被认可——而这份自信,正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勋章。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方冰汝 朱珂馨 鞠家慧

初审 | 周小琳

复审 | 高燕

终审 | 赵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