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预约

当前位置: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正文>

心理专栏|心理小百科——社会促进效应

发布日期:2025/09/05    作者:    点击数:[]

心理专栏

心理小百科——社会促进效应

秋高气爽,随着九月悄然而至,同学们迎来了崭新的学期。无论是大一新同学还是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开学后,都要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科普的“社会促进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共同活动时,其行为效率有所提高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在旁边看着或陪着,你做事可能会更快、更好”。课堂上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任务,看到同伴积极查阅资料、发言分享,原本犹豫不敢开口的学生,也会更主动地参与思考;晚自习的安静环境中,周围同学埋头做题的身影,会让自己更难拿起手机分心,专注力随之提升。这些都是“积极社会促进”的体现,集体中的正向行为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监督力”与“感染力”,让个体更易投入学习状态。

但这种效应也有两面性。若课间教室充斥着打闹、闲聊,部分学生可能会放下未完成的作业参与其中;自习课上若有同学交头接耳、频繁走动,也会打破安静氛围,让周围人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便是“消极社会促进”的影响。

对学生而言,善用社会促进效应的关键在于主动选择积极环境:比如主动与认真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并参与互动,选择图书馆、自习室这类安静的环境学习,借助集体的正向氛围带动自身,同时尽量避开消极环境的干扰。新学期新气象,希望同学们都能让开学后的学习效率在“社会促进效应”的积极作用中得到提升在新学期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吉财学工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方冰汝 赖韵萌 魏英男

初审 | 周小琳

复审 | 高燕

终审 | 赵彦双